close

一、什麼是壓瘡                     
壓瘡是因皮膚及皮下組織在骨突出部和外在的物體受壓迫,而使這一部位皮膚及皮下組織發生血流阻塞壞死的狀態。           

二、易發生部位                   
   1.仰臥位:胸骨、肋骨、膝蓋骨、內側脚踝。
   2.俯臥位:後枕骨、肩胛骨、肘、骶骨和尾骨、腳踝。
   3.側臥位:肩、肋骨、骨盤、大轉子、外側脚踝。

    http://web.it.nctu.edu.tw/~hcsci/hospital/sci/sore6.gifhttp://web.it.nctu.edu.tw/~hcsci/hospital/sci/sore7.gif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三、壓瘡傷口發生的原因:

A.局部性因素,包括:

1.表皮垂直壓力:當外界壓力大於局部組織內微血管血壓時,局部循環便會受到阻礙,使得細胞處於缺氧狀態。如果缺氧的狀態持續太久時,細胞就會死亡而造成肌肉、皮下組織和皮膚潰爛。這些易受到壓迫的地方往往是身體上骨頭最突出的部位、例如薦骨、腳根、手肘、腳踝、髖部及坐骨脊等處。

2.表皮水平切力:又叫削力或剪力我們的皮膚以疏鬆的皮下組織與肌肉或骨骼相連,當我們斜躺或半坐臥時,薦骨處皮膚被繃緊而成為一股水平切力,將供應皮膚的血管扯扁,如此也可能導致皮膚的缺氧及壞死。臨床上常見床單未拉平、衣服未拉好所行成的紋路,與皮膚接觸面也亦造成此狀態。

3.局部外傷及感染:若不慎擦傷或撞破皮膚易招致感染,使組織對缺氧的耐受力降低,如再加上前述壓力時更可能發生壓瘡傷口。

4.局部溫度:局部組織溫度升高使細胞代謝率增高,而降低對缺氧的耐受性。

5.局部濕度:皮膚浸潤過度時,組織便得鬆軟而脆弱。造成局部濕度升高的原因多為大小便失禁及局部透氣不良,如穿紙尿褲。

B.全身性因素,包括:

1.年齡:皮膚的彈性及循環因年齡增加而變差,組織對缺氧的耐受力也變降低。

2.營養不良:長期營養不良降低組織的修復能力,對缺氧的耐受力,及對感染的抵抗力。

3.貧血:貧血使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降低,一但循環受到阻礙時更將容易造成缺氧。

4.心理因素:有些患者為了獲得住院治療的機會或更多的照顧,便故意疏忽而造成壓瘡傷口;另外有些患者則是自我毀滅的慢性自殺行為。

四、如何預防 

一、減少局部的壓力:

I.保持床單、被褥的平整,以免皺摺變成壓力點。

II.長期臥床時,需視個案皮膚情況給予適時翻身,最少每 2 小時要改變姿勢一次,並注意各種姿勢之擺法:

   a.平躺:在頭部及上肢使用枕頭。

   b.側臥:一個大枕頭置於背部以保持姿勢,另外分別用枕頭支持上肢及彎曲的腿以減輕壓力,也可以用一個小水球置於小腿下方來減輕腳踝的壓力。

   c.俯臥:將枕頭置於胸部,大腿及小腿下,並注意將腳趾懸空,不要碰到床板而造成壓力點。

   d.如果是因為疼痛不能配合翻身,可與醫師討論,必要時給予止痛藥物使用。

III.採坐姿時,應每 15 至 20 分鐘撐起身體或改變姿勢 10 ~ 20 秒。實際可行的方式有下列幾種:

a.將身體撐起以減除壓力:先將輪椅扣緊,然後將兩手置於輪椅把手上,用力將身體抬高至臀部離開椅面。

b.背部傾斜以減輕壓力:由糖人協助將輪椅向後傾斜,如圖六。

c.兩側輪替異位以減除壓力:先將輪椅扣緊,再將身體重心全部移往一側,讓另一側減少壓力,然後換另一邊再做一次,如圖七。

d.前傾以減除壓力:將輪椅扣緊,兩腳置地,上身向前傾,讓胸部儘量接近膝蓋再坐回原位。

IV.使用減低壓力的床墊和椅墊,如氣墊床、水床、泡綿墊、水墊或空氣墊,可使壓力分布較平均。但是局部的壓力仍可能造成褥瘡,所以不要因為使用了墊子而忽略了間歇減壓的重要性。

二、保持皮膚之健康狀態:

  在受傷或生病時,皮膚的保養十分簡單。然而當隨意運動或感覺能力受損時,變容易引起皮膚受傷。所以適當的皮膚保養(保持清潔,勿太乾燥)十分重要,其方法如下:

1.利用中性肥皂和清水清洗全身並擦拭乾淨。尤其是身體的皺摺處更需每天清洗以維清潔。

2.發生皮膚反應如紅班或蕁麻疹時,應儘快就醫。

3.可利用潤滑劑或乳液改善乾燥的皮膚,但不要使用在皮膚有破損的部位。

4.皮膚受損後產生的結痂及硬皮,可以泡水或使用乳霜加以軟化然後去除之。

5.手指甲和腳趾甲應經常修剪,以免其向內漲而發炎。

6.從事適度的運動及按摩以增進局部血液循環。

7.儘量少使用紙尿褲,因易造成局部透氣不良,使皮膚過度浸潤。可改穿彈性褲加以墊單片式小尿片。

8.病患皮膚要保持清潔和乾爽,遇有尿濕或弄髒時要勤加更換,並保持床單平整。

三、皮膚的自我檢查:

  針對褥瘡常發生之部位或容易產生摩擦的部分,每天早晚應利用鏡子自我檢查一次。起碼每天早上起床和洗(擦) 澡前,要檢查全身皮膚有沒有發紅破皮的現象發生。

四、一般性的預防原則:

1.保持均衡的營養,尤其是蛋白質及維他命隻攝取應注意。

2.繼續練習復建後的動作,以保持活力。

3.小心避免尿路感染及其他重大疾病,以免因並而長期臥床,增加褥瘡生成之機會。                 

4. 注意營養及水份的供給。

四、壓瘡護理

1.觀察壓瘡的程度並記錄:
發紅、水泡、潰傷、壞死、傷口深度、有無滲出液(量、顏色、性狀)。

2.使用枕頭或其他防護用具(氣墊床)支托病患保持功能位置。

3.營養及水份的補充:
高蛋白、高熱量、高維生素的飲食,例如:魚、肉、蛋、奶、豆類蔬菜、水果的攝取,虛弱的病患及老年人容易有脫水現象,要注意水份的補充。

4.注意皮膚的清潔、乾燥、按摩。

5.保持環境舒適整潔:病房的光線充足、空氣流通、病床的平整。

6.壓瘡傷口的整理:
遵守無菌技術換藥、創傷部位周圍皮膚的保護、依醫囑或細菌培養結果使用抗生素、評估傷口疼痛程度、避免再度壓迫傷口,影響傷口癒合。先用生理食鹽水棉枝由傷口內而外擦法分泌物,直到清潔為止。擦上醫師所開的藥物。以消毒過的紗布覆蓋並固定之(使用紙膠布固定較不易刺激皮膚)。

7.清潔傷口與上藥均是用由傷口中央往外環形擦拭的方法,不要來回擦。

8.換藥棉枝擦拭過一次後即予丟棄,不可反覆使用以免造成傷口感染。

9.勿隨便塗用不明藥物,以免傷口惡化。

10.如果傷口有嚴重的紅腫熱痛、惡臭分泌物或高燒不退,請即時就醫。

11.給予病患及家屬心理、情緒的支持,協助渡過壓瘡治療的時間。

arrow
arrow

    美達居家護理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