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一、什麼叫胃造口
胃造口是在病人的左上腹以經皮膚內視鏡或外科手術,打一個可通至胃內的小洞,再將灌食管從肚皮直接插到胃部,以進行灌食提供營養,必要時可經此管路抽取胃內容物或減輕病人的胃脹不適。

二、如何照顧

1.確認灌食管位置正確的方法
A.於每次灌食前、胃造口護理及灌食管清潔時均需檢查灌食管位置(做記號的位置)正確,避免灌食管脫位,食物跑到胃部外導致發炎、感染。
B.觀察外固定位置,若不在做記號的位置,需重新固定。若記號模糊,需重新記號。若差距超過2公分且無法回復原位需立即至醫院處理。
C.維持外固定環(夾)距離腹壁約放入一片Y紗的厚度,不宜太緊或太鬆,外固定若太緊易壓迫皮膚造成壓瘡,太鬆則灌食管易滑動。
D.適當固定灌食管。可用免敏膠布貼在腹部避免甩動、牽扯,造成病人不舒服。

2.造口管灌食的方式及步驟

 

(一)灌食空針灌食法:

 

 

 

http://www.cgmh.org.tw/asproot/article/art_atch/004635-01.jpg1.執行灌食者必須先洗手。

http://www.cgmh.org.tw/asproot/article/art_atch/004635-02.jpg2.準備用物:灌食空針、灌食食品、溫開水、治療巾、衛生紙及清潔毛巾。

http://www.cgmh.org.tw/asproot/article/art_atch/004635-03.jpg3.將治療巾舖於造口管下方,預防反流時弄髒衣被。 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4.協助病人採舒適的坐姿,將彎盆與灌食空針置於易取處。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.確定造口管位置: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http://www.cgmh.org.tw/asproot/article/art_atch/004635-04.jpg(1)檢視是否脫出、移位、受壓或扭曲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2)用灌食空針反抽,評估消化情形(腸造口者不需反抽)。

http://www.cgmh.org.tw/asproot/article/art_atch/004635-05.jpg6.一手固定造口管,再以灌食空針灌20~50c.c.溫開水,以通暢造口管。
http://www.cgmh.org.tw/asproot/article/art_atch/004635-06.jpg7.將食物或藥物置於空針內,緩緩灌入,切勿強行推入。
 
http://www.cgmh.org.tw/asproot/article/art_atch/004635-07.jpg8.灌完後,再灌20~50c.c.溫開水,通暢造口管以防管路阻塞。 

 http://www.cgmh.org.tw/asproot/article/art_atch/004635-08.jpg9.將灌食管管口以塞子封好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0.記載灌食量並觀察灌食後情況,例如:噁心、嘔吐、腹脹、腹部絞痛。

 

(二)間歇重力或連續灌食法:
 

 http://www.cgmh.org.tw/asproot/article/art_atch/004635-09.jpg1.執行灌食者必須先洗手。

 

 http://www.cgmh.org.tw/asproot/article/art_atch/004635-10.jpg2.準備用物:灌食袋、灌食幫浦(視情況)、灌食空針、溫開水、灌食食品、衛生紙及清潔毛巾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協助病人採舒適的坐姿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確定造口管位置:檢視是否有脫出、移位、受壓或扭曲情形。

 

 http://www.cgmh.org.tw/asproot/article/art_atch/004635-11.jpg5.將灌食袋、灌食幫浦放於點滴架上,將灌食袋接頭接上餵食管。

 

        
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6.將食物或藥物置於灌食袋內,緩緩灌入。

 

 http://www.cgmh.org.tw/asproot/article/art_atch/004635-12.jpg7.灌完後,再灌20~50c.c.溫開水,通暢造口管以防管路阻塞。

 

 
 
 
 http://www.cgmh.org.tw/asproot/article/art_atch/004635-13.jpg8.將灌食管管口以塞子封好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9.記錄灌食量並觀察灌食後情況,例如:噁心、嘔吐、腹脹、腹部絞痛。

3.胃造口合併症

   (一)胃造口發炎、感染:

   狀況:胃造口紗布有黃綠色分泌物,胃造口周圍皮膚有發紅現象且會痛

   原因:滲液、潮濕、固定環太緊,直接接觸皮膚。

   處理方式:

    1.洗澡後擦乾身體,固定環也要擦乾。

      2.增加換藥次數。

    3.塗抹消炎藥膏: Neomycin, Spersin等。

    4.將Y紗改用散紗填塞在胃造口週邊。持續無法改善,回醫院處理。(施打抗生素,視需要請外科清瘡)

   (二)胃內容物滲漏:

   狀況:常見於外科手術的胃造口,胃酸或食物滲漏會造成胃造口皮膚周圍的發紅、潰爛。

   原因1:腹壓過大:灌食量太多、腹脹、便秘。

 處理方式:

1.評估可能造成之原因,改善導致腹壓過大的因素。

2.灌食前,評估消化情形,改少量多餐。

3.貼保護皮、噴灑腸造口粉或塗抹消炎藥膏在造口周圍。

4.時常更換散紗。

5.潰爛改善後,塗抹氧化鋅藥膏在胃造口周圍保護皮膚。持續無法改善,回醫院處理。

  原因2:胃造口移位,如 Buried bumper syndrome 。

預防方式:

1.避免自拔或移位時拉扯到胃造口管。

2.當病人變胖時需適當調整外固定位置,避免過緊。(大部分病人外固定位置約在刻度3-4,依病人胖瘦移動調整)

處理方式:

1.重新更換胃造口。

2.若內固定卡肌肉層,需回醫院處理。(以胃鏡移除胃造口)

  其他原因:

  1.造口感染

  2.胃酸過多

  3.使用雙氧水過度清潔刺激皮膚

  4.過度拉扯扭轉管路

  5.沒有適當的外固定,管路進進出出摩擦

(三)胃造口周圍皮膚長瘜肉:

 

  原因:潮濕、管路過度刺激。

處理方式:

1.保持乾燥。

2.依照醫師建議塗抹藥膏,常用藥為:Epiderm, Neomycin, Spersin或硝酸銀。

3.使用Tegaderm透明敷料覆蓋在瘜肉上面,3天後再更換。

4.整行外科醫師以電燒灼法

(四)其他少見的異常問題:

    ◆造口疼痛:常與感染有關,給予預防性抗生素,保持造口清潔、乾燥,避免外固定太緊造成內固定壓迫胃壁產生疼痛或BBS

◆胃出口阻塞:發生於使用尿管型,缺乏外固定,管子往內跑,水球將胃腸接口阻塞住

5.維持灌食清潔通暢的方法:

  ◆每次灌食後以30cc以上開水沖洗灌食管。

◆發現管壁食物殘留時,以手輕輕擠壓灌食管後,再以少量開水沖洗。

◆每週1-2次,於兩餐間使用碳酸飲料(如雪碧汽水、蘇打水)或稀釋醋30cc灌入灌食管內,待30分鐘,輕輕擠壓灌食管後,再灌入少量開水沖洗灌食管。

◆每天洗澡時一起使用肥皂水及清水清洗灌食管外表,洗後自然乾燥即可。

 

 

 

 

6.處理灌食管阻塞的方法:

用灌食空針嘗試回抽及推入開水,若無法回抽或推入,請輕柔的擠壓整條灌食管,後灌開水。若仍無法通暢,則需更換灌食管。

arrow
arrow

    美達居家護理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